【文明上网】网络文明应拒绝“对喷群”
几乎一夜之间,微信群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狂欢和“流行”——互喷群,有的也叫对骂群。其这两天的火热程度甚至被看作“连个‘互喷群’都没有,你太OUT了”。互喷群,群如其名,就是两方在微信群中根据某个主题进行吵架互喷、对骂。比如“世界杯对骂群”、“华为小米互喷群”、“iOS安卓互喷群”等等。群中可谓是“敌友不分,一片骂战”。(6月10日央广网)
不论叫对喷群,还是叫互喷群,实质都是以骂人形式,传播信息,庸俗对骂。更可怕的是,群中骂人没有底线,带有强烈的人身攻击和地域攻击,还有的存在涉黄信息。显然这种交流形式与文明格格不入,网络文明应该拒绝“对喷群”。
有人认为将这种对喷视为娱乐和游戏,并以缓解压力为说辞。诚然,现代社会生活让不少人感到压力大,适当地寻找娱乐方式发泄放松一下减轻压力,无可厚非。但须知发泄与放松不能没有底线,至少要以文明、理性、守法为前提,这个底线不能突破。换言之,减压也要注意方法,违背道德以骂人来放松,以攻击为发泄,无意中降低了自身素质,轻者被人看不起,重者突破法律底线,还会造成伤害,污染网络环境,激起对方愤怒,一旦闹上法庭,任何辩解都改变不了违法事实,最终吃不了兜着走。
没有约束才放纵。纵观“对喷群”的发展蔓延,一个因素不可忽视,即管理方没有设置边界,让网民不受约束随意可以加入骂战队伍,无所顾忌地以“撒野”当娱乐,甚至认为在“群”内骂人不违法,就是规矩约定。显然这是自圆其说,自欺欺人。毕竟,订立作何规矩规则,都不能突破法律红线,不受法律保护的“群规”同样存在风险。互联网已经不是法外之地,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可见,对喷与互喷都不是正常的交流方式,与辩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网络空间可以为某一话题争辩,但争辩当以重文明、守法规,于激烈论辩中彰显友善和文明才是。
有规矩才成方圆。“对喷群”的诸多弊端,决定了这些群不应该有空间,对喷群的成立与管理,也必须受到监督和控制。2017年10月8日起施行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九条明确要求:“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对喷群”背离了网络文明的主流,看不到“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因而,组建“对喷群”的群主以及相关网络平台,都要加强监管,不能再给传播污秽庸俗信息的“对喷群”存在的空间。同时,也警示有关管理部门,规范网络文明、引导网络行为守法,是个长期的任务,应该以足够的嗅觉,及时发现苗头,随时予以遏制,决不能到了泛滥程度才整治。(久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