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所再次挑战IPC 手工焊接世界冠军赛
11月17日,德国慕尼黑IPC 手工焊接世界冠军赛传来消息,在比赛现场,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的汪颖在少一个器件的情况下,仍然顶住压力完成所有器件的组装焊接,最终排名全球第四,而在5月,汪颖代表38所参加了在苏州电子展览会上举办的IPC手工焊接华东片区赛,汪颖以满分仅差2分的成绩获得冠军,晋级国赛;同年7月,在成都电子展览会上举办的全国 IPC手工焊接大赛中汪颖以满分仅1分之差获得全国冠军,并获得11月在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会上参加IPC 手工焊接世界冠军赛的邀请函。这已经是38所第二次在全球IPC 手工焊接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了。
2015年,中国举办“OK国际杯2015年IPC 手工焊接竞赛暨世界冠军选拔赛”,38所李莹通过选拔代表38所参加华东赛区的比赛。历时两天的激烈角逐,提前4分49秒完成比赛并以245分获得“OK国际杯2015年IPC 手工焊接竞赛暨世界冠军选拔赛--华东赛区”冠军,同年在深圳的电子展会上李莹勇夺桂冠,荣获中国区冠军,并获得2016年在美国举办的IPC 手工焊接世界冠军赛邀请函。 2016年3月,李莹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IPC手工焊接世界冠军大赛中获得了亚军。
2015年的比赛要求选手在40分钟内完成一块印制电路板的组装、焊接、清洗和功能测试,评判标准从焊点质量、组件功能、操作规范、安全防护四个方面评判。比赛操作台配备全程摄像同步在大屏幕上放映,操作者的一举一动皆在评委和观众的眼里。
而今年的比赛比起2015年增加了难度,加大了挑战力度,要求选手在75分钟内完成一块高密度PCB的组装焊接,完成后当场测试实现所有功能。赛件上共278个焊端,13种封装元器件,每个选手由一位裁判监督全程操作手法,过程的每个动作和每个焊点为一个机会数。比赛时间一到,裁判当场通电测试功能。较之前比赛,在延续了以往比赛最小尺寸0402的阻容(0402表示尺寸大小,长度和宽度为1*0.5MM )焊接基础上,增加了0201(0.6*0.3MM) 阻容焊接,这类器件常规是由贴片机和回流焊炉来完成组装焊接的,手工焊接考验人的眼力,设置精准的焊接温度,并高度的专注、心细、手稳;此外增加了QFN封装的大面积焊芯片手工焊接,这类器件一般是在SMT返修台上操作完成的,手工焊接需要掌握焊台的返修功能,考验选手会选择和使用适配的手柄热风嘴并设置适合的温度;现场抽签比赛,考验选手掌握和使用全新烙铁设备的能力,这样考验选手对所有设备性能都要了解并快速上手操作,不仅要掌握对应器件更换适合的烙铁头的技能,还要会运用各种返修热风嘴的选择和使用,掌握大面积焊接电路的非常规的焊接方法。
“2015年以来,部件装调分厂‘李佳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自身能力提升以带动分厂全体员工提升技能水平,引入IPC标准中的三级高性能电子产品标准,进一步强化分厂员工技能和产品焊接质量。三年来,“李佳技能大师工作室”引进IPC-A-610 中与本职紧密相关的章节进行了培训,把所内电子产品的组装、检验和工艺人员质量判定标准进行统一,并且在抓好工作室成员和骨干培训的前提下,针对分厂新人多、流动性大、经常岗位替换的特点,“工作室”在分厂四条生产线上建立了“IPC技能训练场”,把每条生产线产品的复杂点、关键点和易错点,用图册和操作标准图示对员工进行统一的培训和考核,依托工作室成员把IPC-STD-001操作标准对所有一线员工进行标准动作训练,让他们达标上岗;三年来,分厂每年开展IPC技能竞赛,选拔出来的员工推选去参加所外的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促技。从2015年到2017年,工作室每年一季度都邀请IPC资深培训师来所授课,对电子组装、检验、工艺及相关人员进行了IPC-A-610E标准及操作技能培训,使全员统一产品质量判定标准,学习IPCJ-STD-001F焊接方法,提升电子产品装配人员操作标准化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基础。” 部件装调分厂“李佳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李佳谈到她们一路走来的历程。
“在场上75分钟要完成这么多器件的装焊量是非常紧张的,赛完后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只有4人,我到55分钟时发现自己的料带中少了一个表贴发光二极管,没有得到解决后,自己顿时紧张起来,以致带来一些小失误,心理稳定性不够,参赛时遇到问题的应变能力欠缺。IPC老师来所授课交流时对我们的焊点表示出肯定,但是碰到问题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情绪失控在比赛中直接影响水平的发挥。”汪颖回忆到当时比赛的情景谈到。
比赛结束后,38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陈学军专门来到分厂工作室看望大家,并对大家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鼓励大家今后要持续地抓好培训和参与外部大赛,多出去学习和锻炼,开阔员工眼界。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大家要放眼于国际,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将技术保持在世界前沿,为国家制造出更多、更好、更可靠的雷达装备。